在科技浪潮汹涌的今天,我们常常思考: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与科技大佬面对面交流,或许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
最近,雷军回到武汉大学,与同学们畅谈科技、学习和成长,那些质朴而深刻的见解,让人受益匪浅。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对武大学子的指导,也是对每一个在科技浪潮中奋斗者的启发。
1
新能源车车牌色彩优化与审美影响
问:作为具有深厚理工科背景的科技大佬,您是如何想到一个关于美学设计的提案?不知道武汉大学的人文底蕴是否对您的审美有一定的影响呢?
这个问题的话,我觉得武大帮了我很多的忙。我记得当年帮武大研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时,借了很多相关的书,仔细学习了半天,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
做PPT时不要使用超过四种颜色,因为颜色一多就会显得混乱。所以,我们做车时的第一条设计原则就是“颜值即正义”,一定要做到好看。接着,我们也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色彩,绿色还好办,它加了一个渐变。但如果在高饱和度的颜色上,的确有点不协调。
将来大家创业的话,我觉得倾听用户的声音,洞察用户的需求,搞清楚用户在说什么,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2
当代年轻人应培养的能力
问:当代的年轻人应该着重培养哪些能力来应对未来科技行业的一些颠覆性变化?
其实,不仅仅是像你这样的当代年轻人,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硬核科技的大潮滚滚而来,今天我们可能每个人都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比如AI的每一个进展。学会怎么学习,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今天最重要的事情。
同时要保持好奇心,要保持探索精神,要主动去学那些你可能不太熟悉的工具,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3
小米集团的科技平权
问:小米集团在让人民都买得起的科技产品的时候,您是以怎样的信心去克服这一路上的传统挑战的?
我想可能有一些同学知道我创办小米的初心,就是40岁时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能不能够再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就希望实现科技平权,让消费者能够买到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很多人家里用了整套的小米,其实我们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克制了自己的贪婪,我们只保留一点点利润。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竞争
力。
4
传统行业与新技术结合
问:一些传统行业现在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虽然我们在尝试与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结合,但技术研发到真正应用的阶段是非常困难的,差距还是非常大。所以我想向您请教,对于这样的年轻科研工作者,我们怎么更好地把理论和技术研究与真正生产的需求和应用结合起来呢?
您的专业我完全不了解,对我来说是盲区。不过我有一个小建议。其实我遇到问题的时候,一般会这样思考:看五年,想三年,认认真真干好一两年。
就是说,你不用非得来问我,可以去请教已经毕业了五年的你们专业的学长,他们的经验很重要。比如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就找大四和研一的学长去请教,他们会告诉你很多老师可能不会告诉你的方法。
所以,你去请教他们,他们能告诉你的可能比我更多,看看他们这五年是怎么度过的,谁可以作为你学习的标杆,你可以试着照着他们的路径去走。在尝试的过程中,你就能找到自己的方法。
所以,我建议多花点时间去想一想,多去看一看,多去问一问,这样你可能就能少走很多弯路。我觉得做什么事情,先想一想,复杂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
5
互联网方法论的应用
问:我之前有看过您提出的互联网方法论,我对这七个字其实感受挺深的。我们从事生化,平常其实有多项任务,比如要上课、做论文,还要做项目。我想知道的是,您的这个方法论在学生群体中,是优先聚焦在少数的目标做到极致,还是通过快速试错来找到最佳的方向?谢谢学长。
大家都知道我提的这个互联网方法论,其实就四个词:专注、极致、口碑、快。
简单来说,就是你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聚焦,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第二,要做到极致。因为今天你不做到极致,其实很难脱颖而出,因为做得好的人很多。第三是口碑。很多人会问,我做得这么好,为什么大家对我的评价不高?其实口碑的核心是超越别人的预期。最后,做什么事情都要强调动作要快,执行要快。这就是我在差不多20年前总结的互联网方法论,四个词七个字。
其实谈到聚焦,很多人会很困惑。其实我们说的是点面结合。首先你一定要有面,如果你没有面,可能就会顾此失彼,可能就会漏水,可能就会出问题。
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先要找到面,我有一项工作,我能不能先把这项工作先扫一遍,用20%的时间,而80%以上的时间要聚焦在关键的事情上,把那些点做好。这样就避免了六边形战士的困境,避免了水桶理论中短板漏水的问题。在没有明显短板的情况下,要突出重点。
虚和实的结合也很重要,就是说你不仅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其实对于方向和视野的要求也很高。因为人的精力都很有限,所以你一定要处理好哪些是面,哪些是点,点和面要很好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