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
作 者 | 龙言
职场上有个挺有意思的怪现象:不少中层干部明明干得不错,但一到升高管的关键时刻就卡壳。
有人天天抱怨"领导不识货",有人跑去烧香拜佛求升职,还有人到处托关系找门路,但真正能升上去的没几个。
更矛盾的是,企业这边也头疼——明明开出高薪到处挖人,可合适的高管就像大海捞针似的难找。
干了二十年人才选拔的我,发现这事儿的关键根本不是大家以为的那些表面原因。
刚入行时,我也觉得学历高、能力强、会搞人际关系的人肯定能当高管。但接触了上千个管理者后发现:那些最终能当上高管的,往往不是最聪明或最会来事的,而是价值观特别正、对"当管理到底该干啥"想得特别明白的人。
看一个人是否具有高管的潜力,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判断。
看一个管理者是否具有坚定的目标和信念
好的管理者就像团队的"指南针",心里要始终装着一杆秤:做事前先想想这个决定对公司整体发展有没有好处。说白了,就是要把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拧成一股绳,打心底里认可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坚信跟着公司方向走准没错。
信念这东西特别神奇,它能让管理者变成"打不死的小强"。遇到困难时,信念强的人会变身解题高手,各种方法试个遍也要完成任务。就像爬山的人盯着山顶,才不会因为半路摔跤就放弃。相反,没信念的人就像墙头草,稍微吹点风就摇摆不定,遇到诱惑还可能为了点私利出卖团队。
有意思的是,信念强弱直接影响心态。信念不足的人总觉得自己吃亏,整天抱怨公司对不起他,这种负能量就像病毒会传染整个团队。而真正信念坚定的管理者,就算受了委屈也会顾全大局,把公司长远发展放在第一位。就像战场上护旗的战士,危急时刻甚至愿意拿命守护旗帜,这种精神才是团队真正的"强心剂"。
看一个管理者是否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
在平时工作中,一个管理者如果能按时完成任务、业绩达标,还不给同事和领导添麻烦,已经算合格了。但这样的表现还不足以被称为优秀管理者,就像没经历过暴风雨的树苗,看不出它能不能扛住大风大浪。
为什么敢担当这么重要?因为就像船出海总会遇到风浪,任何单位发展都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越是厉害的团队,要闯的难关反而越多。比如说公司突然遇到重大危机、团队面临解散风险时,敢站出来说"这事我来扛",愿意牺牲自己利益带队突围的人,才是真正的将才。
反过来,遇到困难就找借口推脱、讨价还价的人,哪怕平时表现再好,关键时刻也会掉链子。所以选领导有个铁规矩:必须确保这个人在生死时刻靠得住,这是干部任用的底线。
看一个管理者是否具有成就他人的广阔胸怀
为什么说“成就他人”是管理的核心?说白了,管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带着团队拿结果。
就像打仗时指挥官不会自己冲锋,而是让每个士兵发挥最大作用。真正厉害的管理者都明白:自己拿奖不算牛,带着整支队伍打胜仗才是真本事。
但现实中很多人当上领导就变味了。有人整天想着出风头,下属做出成绩他反而酸溜溜的;见着功劳抢着领,碰到麻烦躲着走。这种领导就像篮球场上只顾自己投篮的球员,最后队友都不愿意传球给他,团队自然散架。
其实顶尖的管理者都像园丁。他们会给下属施肥(培训)、修剪枝叶(指导),看着年轻人成长比自己升职还开心。必要时甚至会把展示机会让给有潜力的新人,自己甘当台阶。
古今那些被记住的卓越管理者,往往都是这样不计较眼前得失,结果反而带领团队创造了更大成就,自己也赢得了尊重。
看一个管理者是否是一个务实肯干的人
很多人觉得当领导就得特别会说话,毕竟他们经常要在各种场合发言。这就导致一些错误观念:认为口才好、会表现是当领导的首要条件。
于是有些人开始钻研"表演技巧"——说漂亮话、喊空洞口号、甚至编造虚假成绩,把管理工作变成了"舞台表演"。这种风气让不少年轻人误入歧途,整天琢磨怎么用话术包装自己,而不是踏踏实实做事。
真正的实干派应该做到两点:①接地气做事:像农民种地要看天气土壤一样,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方案,不搞花架子工程。②主动扛责任:就像老船长遇到风浪要第一个冲上甲板,管理者要深入工作一线,和团队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光坐在办公室指挥。
实干不是要求领导事必躬亲,而是要会抓重点:比如年底冲刺业绩时集中资源攻关关键项目。特别在三种情况下必须带头行动:遇到技术难题时(像科研攻关)、团队士气低落时(像连续加班后的动员)、面临突发危机时(像工厂设备故障),这时候领导亲自上阵比喊一百句口号都管用。
看一个管理者是否具有诚信的品质
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对于手握权力的管理者来说,更是立身处世的"生命线"。如果领导干部不讲诚信,就像大楼没了地基,不仅会让团队失去信任,甚至可能让整个组织陷入危机。
我们可以把诚信拆成两件事来看:诚实和守信。
对于管理者来说,诚实要做到:①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为了面子掩盖真相(比如项目出问题时敢直面错误);②真诚待人——不耍心眼不忽悠,就像好朋友之间坦诚相待。
而守信则意味着:①守规矩——制度面前不搞特殊化,像遵守交通规则一样遵守纪律;②重信誉——把团队声誉看得比黄金还珍贵,就像老字号企业宁可不赚钱也要保质量。
真正靠谱的管理者往往"话少行动多",答应的事情必定全力以赴。相反,那些张口就打包票"没问题"的人,可能只是为了讨人喜欢而随口许诺,就像寓言里承诺跳河的青蛙——光说不做。
但现实中,人们常被"满口答应"的表象迷惑,觉得这样的人豪爽有魄力,反而容易忽视那些默默践诺的实干者。这提醒我们:看人不要听他说得多漂亮,要看他实际做了什么。
看一个管理者是否具有公平心和正义感
追求一碗水端平是人的天性。管理者手底下有各种性格、能力的员工,有的聪明能干,有的踏实肯干,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要想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不能凭个人喜好搞区别对待。
比如说,不能因为某个员工和你关系铁就多发奖金,也不能因为谁脾气冲就处处刁难,这种"看人下菜碟"的做法最容易让团队散架。
真正的公平既要做到奖罚分明,也要敢于维护正气。就像裁判员既要保证比赛规则透明,又要在有人犯规时果断吹哨。
好的管理者就像秤杆子:第一要抛开私心,遇到事情先问制度怎么说而不是自己想怎么做;第二要控制情绪,就算再不喜欢某个员工,该表扬还得表扬;第三要学会用制度当挡箭牌,比如发奖金时直接说"这是按公司绩效制度算的",大家自然没话说。
现在很多管理者做不到公平,要么是没搞懂公司制度,要么是好心办坏事。
其实只要坚持三个原则就好办:定规矩时让员工参与讨论,执行时对事不对人,遇到纠纷多听双方说法。就像分蛋糕时让寿星先切,但切多大块得用尺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