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张俊丽
最近,我们公司在做今年一季度的复盘。
在复盘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人会重复犯一个错误,在一个坑里跌倒好几次。
我说过,犯错可以,但不要重复犯错,喜欢挑战和探索的人经常会犯错。我在用人时也会鼓励他们犯错,这是他们工作职责的一部分。
但是,重复犯错,尤其是犯相同的错误,是不能被原谅的。
因为,这不是一个能力问题,而是一个习惯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聊聊这个话题。
犯错,背后的3种思维模式
先问你一个问题:路上有一块石头,你被绊倒了,你会怎么做?
通常,有三种做法:无视它。避开它。挪走它。
这三种做法,背后的思维逻辑是不一样的,所带来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种,是惯性思维。
你被石头绊倒,你无视它,装作看不见,那么你很可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好几次。
之所以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好几次,问题不在那块石头上,而在于你已经习惯了,习惯对那块石头熟视无睹。
这也和人的大脑的保护机制有关。大脑天然具有遗忘痛苦的功能,也非常擅长寻找捷径来节省能量。当一个行为模式被重复多次后,它可能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形成习惯后,别管他是第几次处理相似的事情,他都会按照以前的方法处理,而如果他犯的错误不够大,那么他会对错误视而不见。
比如,有些销售在填写KP列表的时候,总是会写错客户的名字或者头衔。主管说了几次,他也不改。
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觉得就算写错了也没什么,已经习惯了,所以从来不去做二次的复核和检查。
但是,当他因此失去了一个重要客户,感觉到疼了,他才会一点点改过来。
第二种,是概率思维。
你被石头绊倒,你赌自己下一次不走这条路,或者走这条路时能及时发现它,避开它,不被它绊倒。
但这很可能是一种控制错觉,或者说是认知偏差。
因为,概率本身就是对过去的一个统计,对未来的一个提醒,它告诉我们某事可能发生,或有多大可能发生。但对个体而言,未来肯定是不确定的,而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你以为掌控了一切,你自信能及时发现、避开路上的石头,但很可能你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同样的错误继续犯。
比如,有些管理者在选人时,没有科学的标准和依据,他是凭感觉去选人的,结果想要李逵,却招来了李鬼。栽了一次跟头后,他觉得有经验了,下次还是凭感觉选人。
结果可想而知,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一次又一次。
第三种,是纠错思维。
为什么被绊倒了?是因为路上有石头,石头就是一个错误,那就纠正它,挪开它,确保路上的安全。
曾经看过一段采访。主持人问埃隆·马斯克:“你生命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埃隆·马斯克面对这个问题,足足想了30秒,他给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回答:确保你有一个可纠错的反馈闭环。
的确,犯错误并不可怕,错误是成长的成本。但是你不能重复犯错误,而是要从每一次失败中吸取教训,做到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今天做到比昨天更好。
我始终认为,保持不断复盘、纠错,才是一个人的成长最快的方式。
优秀的人,不贰过
孔子曾经评价自己的学生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不贰过,就是不重复自己的过错。优秀的人,不贰过。
那么,如何做到“不贰过”呢?
1.突破“是人就会犯错”的思维定式
人们在犯错的时候,最为常见的一个开脱理由是“只要是人,就会犯错”。
这话当然没错,犯错是一个结果,但你不能抱着这种心态去做事情。一旦你有容忍犯错的想法,那你是一定会犯错的。
在工作中,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应该竭尽全力,把事情做对,做成。
犯错误从来都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错误一旦披上了崇高的外衣,错误的本质就会被掩盖。
正如张瑞敏所说,如果犯错者不以此为戒,反而洋洋自得,觉得自己很崇高,这就犯了企业管理大忌,也是件很可悲的事情。
2.设计"阻力最小路径",一次把事做对
阿图·葛文德在《清单革命》一书中,把人的错误分为两种:
一类是无知之错,因为不会,所以犯错;一类是无能之错,因为不知道怎么做,所以犯错。
而要把事情做对,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计"阻力最小路径",把复杂的任务切短、拆细,确保拿在手里的任务都是短短的,一定能干成的目标,这样才能一次把事做对。
举个例子,制造火箭,是不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但是马斯克在制造火箭的过程中,将关键步骤精简至27步,并在发射火箭时,将每个零部件进行编号,并指定相应的责任人。
即使火箭最终爆炸,通过回收所有的零部件,也仍然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究竟是哪一个零部件出现了问题。
你看,只要一步步往下拆解,把“目标”翻译成实现结果的“过程”,多困难的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
3.自我反思,保持精进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曾总结了一个公式:痛苦+反思=成长。
痛苦,来源于错误。人之所以痛苦,往往是因为做了错误的决定,做了错误的事情,得到了错误的结果。
可是,在每次犯错后,能静下心来复盘、反思、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纠正,这就是成长了。
你可以从行为过程、思维方式、情绪状态等多个角度进行反思。
比如,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后,回顾自己在完成任务时的每一个步骤,思考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分析自己当时的思维是否受到了定式的影响,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要关注自己在工作时的情绪,是否因为急躁或焦虑而导致了错误。
你还可以建立错误日志,将每次犯错的时间、事件、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都详细记录下来。
定期回顾这些日志,从中总结规律,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习惯性错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4.建立新的习惯替代旧习惯
习惯要由习惯来替代。你重复犯错,可能是因为一些不好的习惯引起的,那你就需要建立新的、良好的习惯来替代。
比如,你工作经常缺乏计划,所以习惯性拖延。那么,你就可以每天写TDL(To do List),列出日程表,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为了避免忘记重要的事情,你还可以使用日历提醒软件,将任务和截止日期详细记录下来,并设置提前提醒。
同时,要给自己适当的奖励和激励,当成功完成一个小目标或坚持一段时间养成新习惯后,给自己买一件喜欢的东西或者安排一次休闲活动,以增强对新习惯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这样,慢慢地,新习惯就会取代旧习惯,成为你行为模式的一部分。
最后,总结一下:重复犯错不是能力问题,是习惯问题。如何避免重复犯错呢?首先突破“是人就会犯错”的思维定式;然后,设计"阻力最小路径",一次把事做对;时时反思、复盘,保持精进;最后,建立新的习惯替代旧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