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22点19分,雷军的微博突然更新。
短短300字的声明,评论区瞬间涌入5万条留言。有人愤怒质问,有人痛心惋惜,更多人屏息等待:这起造成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会不会成为小米汽车的“至暗时刻”?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危机中暗藏的领导力密码——当舆论海啸袭来,真正的高手如何把灾难变成组织进化的契机?
生死时速:当智能汽车撞上人性考验
4月1日深夜,小米汽车客服的一则通报引发轩然大波:一辆SU7在高速行驶中发生碰撞后爆燃,造成车内人员伤亡。在“智能驾驶是否过度宣传”的质疑声中,雷军在凌晨紧急发声:“我们不回避任何责任”。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危机不会毁掉企业,但错误的反应会。”
雷军的回应堪称范本,值得每个企业处理危机公关。
首先他的表达非常有逻辑,是按照非暴力沟通的三要素走的。
第一,是陈述客观事实。
“我们团队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30日赶赴了现场,31日配合警方调取并提交了我们掌握的车辆数据。
由于事故还在调查,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这次小米SU7的车祸中,有很多尚待确认的部分,比如家属所说“三个女孩活活烧死”是事实还是情绪表达,事故死亡的三人是撞击致死,还是车辆自燃车门无法打开导致,这些部分都能左右大家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判断。
但事发第一现场的三个女孩都已经死亡,随后赶到的救援人员也无从确认这个事实,只能等后续进步的调查数据,在此之前,雷军作为小米的负责人,只需要把目前已经确定的事实告诉大家,就是小米目前做了什么,有什么疑惑点是需要调查后才能揭晓的,非常清晰。
第二,是传递个人感受。
“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轻女孩不幸离世,这样的消息,对她们的家人、朋友,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难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们的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
网络上的讨论重点,主要车的问题。一些小米汽车的粉丝主要指摘驾驶者操作不当,但作为品牌代言人,雷军在这里说这些是不合时宜的。
他需要先安抚受难者家属的情绪,必须在讨论问题之前,先表达立场,悲痛,哀悼,慰问,由一个企业负责人说出来,是能起到回应舆论风暴,安抚家属情绪的作用。
第三,是表达具体的诉求/承诺。
①表达了会配合警方调查,会给公众一个清晰的解释,会给家属一个配合的态度。
②表达了经过这次事件,收到了大家对这辆车的担忧和建议,会在以后得版本迭代中优化,也会在以后的发布会中更清晰的阐明各项功能的注意事项。
所以雷军的回应,虽然简短,但是条理清晰,该说的都说了,目前尚不清晰的也给了态度。
顶级领导力的三重境界
1. 快,但要快得聪明
(小米快速成立专项工作组赶赴现场)
不同于某些车企“48小时黄金回应”的教条,小米在事故确认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但比速度更关键的是路径:不是急着甩锅或辩解,而是派出专项工作组。
这背后的深意是:危机公关的第一要务不是说服公众,而是重视客观事实,首先对事件有全盘了解,内部形成共识后,才能力往一处使。
2.透明,但要透明得有温度
(警方尚未公布调查结果,但小米主动披露“碰撞前1秒系统退出智驾”)
在真相未明时,企业往往陷入“说多错多”的困境。小米的解法颇具智慧:不渲染技术细节,但坦诚系统运行状态;不推测事故原因,但公开配合调查进展。这种“有限透明”反而赢得了关键缓冲期——民众可以原谅错误,但不会宽恕欺骗。
3. 共情,但要共情得有章法
(工作组同步对接家属、警方、媒体三方)
4月1日晚,小米汽车发文《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文中提到:
这段回应的高明之处,在于坦诚。
以往类似的事件出现后,品牌方为了澄清事实也好,为了维护品牌形象也好,总是容易把重点放在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上。
但这一定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就算品牌方说的客观清晰,也很容易引发大众舆情的反感:人家尸骨未寒,你就开始甩锅了?
所以不说具体是什么问题,只表达一定配合警方,一定尽快调查,一定回应公众,一定给家属一个交代。并且将所有信息与公众分享,就能把事情越辩越明。
这就是小米此次危机公关的章法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