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的团队跟打了鸡血一样,我的员工却推不动?
为什么别人的员工进步神速,我也天天搞培训、辅导,效果却依旧这么差?
为什么我天天都在做管理,整个团队仍旧一团糟?
中层管理者的角色确实至关重要,他们是连接高层战略和基层执行的关键纽带。中层管理者的效能直接影响到团队的表现和企业的成功。因此,企业需要对中层管理者进行有效的选拔、培训和发展,以确保他们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同时,中层管理者自身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团队和企业的发展。
而一个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 思维转变的能力
当个人从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管理者时,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思维方式转变,以帮助新晋管理者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和解决问题:
从执行到策略:作为管理者,你需要从单纯的执行任务转变为制定和实施策略。这意味着要更多地考虑长远目标和整体规划。
全局观念:管理者需要拥有全局观念,理解组织的各个部分如何相互作用,以及自己的团队如何对整个组织的目标做出贡献。
影响力:作为管理者,你的影响力不再仅限于自己的直接工作成果,而是通过激励、指导和发展团队成员来扩大影响。
决策的复杂性:管理者面临的决策通常更为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变量和潜在的后果。这要求管理者具备更高层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作为管理者,你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还取决于你如何激发和发展团队成员的潜力,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实践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这种思维转变需要时间和实践,但通过不断学习和适应,管理者可以在新的角色中取得成功。
2. 知人善任的能力
中层管理者要制定部门目标,把目标分解到个人身上,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用”。明确每一个下属的能力、优势、劣势,并在制定目标、安排工作的时候扬长避短,以此来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
3.计划和任务分解能力
管理层的执行力很关键,中层管理者是否能够准确快速地执行老板安排的工作任务,就很考验其执行能力。这包括合理做出计划、安排下属的工作,尽量避免无用功和重复劳动。有的管理者,事事亲力亲为,自己很累,团队无法得到成长,不仅对公司不利,也不利于自身成长。
所以就会出现主管好像很忙,而员工却相对来说很轻松,这是一种管理的错位,他们每天花费了80%以上的时间去处理对公司有20%贡献的事情,而对于80%贡献的团队绩效却从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一个成功中层管理者一定要懂得如何把自己的压力和工作任务合理分解给自己的下属,并懂得使用一套完善的体系进行监督,从而使得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去做更加重要的事情。
能否合理进行任务的分解,并有一套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从而促使本部门整体绩效的提高是决定一个中层管理者是否优秀的必要条件。在对下级的管理中,目标管理尤为重要,明确工作任务,设定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让下级的行动更有方向。达到某个节点,适当总结,并适时做出调整。
4.正确激励员工的能力
员工做得好的,你要及时地予以表扬、激励,而员工做得不好的,你要懂得去提醒、警告和惩罚。只有这样,做得好的员工才会越做越好,而做得不好的员工也会及时去改正自己的行为。利用奖惩机制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声望,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更能服众。激励员工的基本要诀在于赞美,细心寻找可以赞美员工的机会,否定员工的建议要讲究方法。
5.高效沟通能力
从事基层工作,最重要的是执行能力,而成为中层管理者,沟通就成了家常便饭,与上下级沟通,与其他部门沟通,与客户沟通等。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准确传达命令,调动员工积极性,高效完成工作。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管理者给下属安排工作,一定要避免无意义的沟通,在沟通工作时,一定要做到清楚明白,要再三确认员工确实领会到了你的意思,最好是让他复述一遍工作内容,还可以让员工说出针对这项工作,他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如果遇到了问题,他要怎么解决这些都需要提前预演一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与失误。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互动”,让下属体会到你的人情味,从领导艺术的层面展开批评,多说些让人“三冬暖”的话。
6.化解冲突的能力
团队成员之间,有时候难免会有冲突,要懂得调解与化解。化解冲突不是和稀泥,你需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做到有理有据,对员工进行安抚、调解,处理好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
管理者对待员工要“一碗水端平”,善于倾听,解决部属的抱怨,谨慎对待办公室里的谣言,正确处理下属的矛盾冲突,控制情绪,顾及下属情感,才能让全体成员和谐地朝同一目标前进。
利用良性冲突,保企业发展,处理内部矛盾的五项原则,处理纠纷一定要冷静、及时,处理帮派,要以大局为重,谨慎对待员工的“小报告”。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冷静应对,危机变为商机,妥善处理效率低下的员工,不要抓住员工的过错不放。
7.统观全局的能力
中层管理者,要从全局出发,如果你认为上级的指令是错误的,也要先服从。因为上下级之间是存在信息差的,领导站在全局的角度已经做出了统筹规划,服从就好。当然,也要做出补救备选方案,问题出现时,能及时解决,从而彰显自己的价值。接下来就是带领团队创造结果,否则,你对组织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要把自己的思想高度提高到主管甚至总经理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全局意识以及统筹能力的把握将成为影响我们工作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作为中层管理者,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工作成绩的好坏,而是更加关注你所带领的团队的整体绩效。著名职业经理人余世维曾说:做一个主管,要注意目标,就像游泳一样,要一边游,一边看前方,不要一头撞到池壁才知道到了。管理者把精力放在小问题上,就会忘记部门的整体目标,会丧失创造力,或者至少会逐渐枯竭。
8.带团队能力
很多中层管理者倾向于如何提高员工效率,让员工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他们更倾向于用严格的制度,使得员工被动地完成工作。但长此以往下去,对部门以及员工的绩效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为企业的目标是利润,而部门的目标理所当然地成了完成工作任务,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似乎并不太受人关注。
而管理学分支之一的境界学理论其中一个重要观点便是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去完成工作,而非靠制度驱动。这就需要从管理思想上做根本的变革,把指导思想从让员工完成任务转变为促进团队、个人的发展上来。这似乎是一个很虚幻的观点,但事实上却是一种思想上的变革。所以中层管理者,要懂得挖掘团队活力,促进个人发展上来,才会有更大收益。别把权力当做管理的武器,为员工创造家的氛围,不要忽略对员工的感情投资,视卒如婴,用爱去对待员工,用柔性管理来激发员工。
文章来源:极论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