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方式含义
精益生产方式一般至精益生产。是有由日本丰田公司首先推出的,在生产组织、管理方面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获取越来越多的产出的一种管理方式。
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有两大特征:准时生产、全员积极参与改善
精益生产的特点是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去掉生产环节中一切无用的东西,每个工人及其岗位的安排原则是必须增值,撤除一切不增值的岗位。精简是它的核心,精简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旨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响应。
精益生产五大原则:
精益生产管理的原则不仅适用于生产过程,也适用于管理过程、服务过程等。
1、价值
企业产品的价值只能由最终用户来确定,价值也是在基于产品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上才得以存在。
2、价值流
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识别价值是实行精益思想的起步点,按照最终用户的立场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
3、流动
精益思想要求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强调的是动;传统观念是“分工和大量才能高效率”,但是精益思想却认为成批、大批量生产经常意味着等待和停滞。精益将所有的停滞作为企业的浪费。精益思想号召“所有的人都必须和部门化的、批量生产的思想做斗争,因为如果产品按照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过程连续生产的话,我们的工作几乎总能完成得更为精确有效”。
4、拉动
“拉动”的本质含义是让企业按使用者需要拉动生产,而不是把用户不太想要的产品强行推给用户。
5、尽善尽美
用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和对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支持)为用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价值。
精益生产的支柱与终极目标
“零浪费”为精益生产终极目标,具体表现在PICQMDS七个方面,目标细述为:
(1)“零”转产工时浪费(Products•多品种混流生产)
将加工工序的品种切换与装配线的转产时间浪费降为“零”或接近为“零”。
(2)“零”库存(Inventory•消减库存)
将加工与装配相连接流水化,消除中间库存,变市场预估生产为接单同步生产,将产品库存降为零。
(3)“零”浪费(Cost•全面成本控制)
消除多余制造、搬运、等待的浪费,实现零浪费。
(4)“零”不良(Quality•高品质)
不良不是在检查位检出,而应该在产生的源头消除它,追求零不良。
(5)“零”故障(Maintenance•提高运转率)
消除机械设备的故障停机,实现零故障。
(6)“零”停滞(Delivery•快速反应、短交期)
最大限度地压缩前置时间(Lead time)。为此要消除中间停滞,实现“零”停滞。
(7)“零”灾害(Safety•安全第一)
精益生产方式总结
以上是对精益生产方式的介绍,精益生产只是一种生产方式,如需真正实现其终极目标(上面所说的7个“零”。),就必须借助些现场管理工具,如看板、Andon系统等,利用这些工具可做可视化管理,能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就能采取措施解除影响,从而保证整个生产处于正常生产的状态。